对《饿殍:明末千里行》的一些看法

前言:年度网红游戏《饿殍:明末千里行》已经发售超过半年一年以上了(本文再次更新于2025年10月5日)。截至本文最后一次更新,本作在Steam的评分为好评如潮(来自约44000篇简体中文评测,占全部评测的95%)。热度消退后,也是时候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了。

一、关于《饿殍》,我们在吵什么?

无论国产Gal玩家的看法如何,《饿殍》是一部成功出圈的互动小说,并且如果国产Gal玩家愿意承认它是Gal,这可能是目前最成功的国Gal作品(2024年的国产单机游戏销量第二名)。

不过制作人的宣发、美术的幼态审美,或者这个很难说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剧本,都不是争议的中心——最能吸引中文互联网各种意识形态的议题,还是明末的历史问题:

  1. 官修清史至今未完成,也就是官方没有为这个时代进行定性;
  2. 明与清的高下之分吸引了汉、满民族主义者,两族分别占中国第一与第四大人口数;
  3. 我国的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大多数政策,常年是互联网舆论的攻击对象;
  4. 作为时间上最近的封建王朝,明与清拥有最多的朝代粉,而且两朝的影响力持续至今;

不管出于什么理由,《饿殍》选择了这个争议最大(同时也是流量最大)的时代背景,那就理所应当会产生与之相关的任何讨论。

二、《饿殍》本身表达了哪种观点?

这个问题在玩家社区里已经有了两种回答:

  1. 明粉认为这是满遗游戏。任何以明末背景创作的文娱作品都不可能绕开明王朝的最大灾难——清军入关,但游戏选择了淡化这段历史(实际上是完全避而不谈):土地兼并、农民起义、小冰期、陕北大旱甚至是倭寇等灾难都有涉及,却唯独缺少了『辽事』。
  2. 清粉认为这是皇汉游戏。整个历史圈与键政圈,有且只有一群人会以明末为重点题材做文章,那就是皇汉。其续作暂名《哀鸿:扬州十日记》,偏向性更是非常明显。

可惜的是,今天网上的历史爱好者少,而朝代粉多,这种饭圈文化让两个回答都显得很缺乏参考价值。在这个环境中,任何文化作品似乎必须先表达一个政治立场来“站队”,然后才能评价作品的优劣。按照这个评价标准,《美国队长4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艺作品,余者仅堪覆瓮。

打个不恰当的比喻,历史爱好者其实和古玩爱好者是类似的,只有“把玩的是古代文字还是器皿”的区别。读史书像玩古玩,若要『赏玩』一个王朝,就当然要赏玩开国/灭国,扩张/内战,侵略/反侵略,盛世/乱世,其中每一个阶段都足够引发感慨、引发思考、甚至引发创作热情和诗意。

包括作者本人也在《哀鸿》的开发日志中提到:

我想写一个明末清初的屠城故事。

我想,在一个已经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现代社会,文化作品里不仅要有"乾隆下江南",更要呈现"多铎屠江南"。

我觉得没必要替任何封建王朝遮掩曾经的丑恶。

《饿殍:明末千里行》对明朝末年是如此。

《哀鸿:城破十日记》对清朝初年也是如此。

我将一视同仁,成为一个喜欢中国文化,却反封建王朝的创作者。

黑暗的历史是先民来时的路,而不是生者的枷锁。

只向往盛世而避讳乱世,只复读功绩但不批评罪行,这显然不是历史爱好者,而是强权粉丝,任何一个符合其政治观点(或者单纯地满足了其归属感)的强权都会被他们吹捧,至于其国号是叫“明”、“清”还是“德”、“美”,他们并不关心,他们只关心在极盛时,这个强权开拓了多少疆土、在史书中多么伟大,以及是不是能在与邻居家小孩进行的战力比拼中胜出。

而《饿殍》,应当是有引战、黑红营销、宣发之外的理由,才选择这么一个时代背景的。

——它是一个悲剧。

三、悲剧

不同的悲剧对故事背景有不同的要求。

《饿殍》的剧情是一个从个人、社会、时代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缓慢崩溃的背景,它需要提供一种充塞四方的压抑感,然后才能开始塑造两个主角同样处于崩溃边界点的复杂感情。

一个可选背景当然是近现代的内战或者反侵略时期,但是这种题材更像是政治片而不是灾难片,给人一种『秩序还有望重建』的暗示。就好比《紫罗兰永恒花园》,哪怕观众不知道后事如何,但战事已经结束,伤口终会愈合,至少现状不会变的更糟糕了;

而一个更好的背景是王朝末年。在大多数时代,一个作恶的秩序所造成的破坏,远不及秩序崩溃所造成的破坏,荀子声称“宁有恶法,不可无法”,在中国这种极其依赖组织度来对抗恶劣环境的国家里,维护现有秩序稳定比改变秩序的收益更高。这是古代版本的末日/后末日片,缄默中的漫漫长夜所带来的压抑和绝望,对于《饿殍》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气氛。(虽然在中文键政圈子里,中国古代行政科技们常作为“文化糟粕”被当靶子打,但类似的观点在西欧启蒙时代也频繁地被提出过)

洛阳城文峰塔

《饿殍》中主角团在崤函古道上颇具烟火气的剧情就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。这种有点平静甚至说有点无聊的生活(赶路、逛街、泡澡)与时不时显露出的异常(荒村、逃兵、叛军)共同渲染出了一个逐渐沉没的巨舰;而巨舰的沉没是平静缓慢的,海水涌入轮机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时,艨艟巨舰正劈波斩浪,一如向时。

每一个玩家都知道明王朝最终灭亡,就像每一个观众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最终沉没——在最后的最绚烂的崩溃到来之前,流民满穗在何处浅唱低吟?

四、为什么是明末?

中国历史上,政治、文化、社会等秩序的彻底崩溃有过两次:蒙元灭宋和满清入关,似乎都适合作为一个压抑的悲剧故事背景。

宋的国祚超过300年,其中作为割据政权存在超过150年,但最后的灭亡只用了6年。假设将宋作为本作背景,一旦时间设置到北宋末年,那么战乱之后将承平100年以上,缓慢的崩溃可能确实在发生,但主角们一定是看不到了。

而南宋几乎是猝死的,如果将时间设置到南宋末年,主人公实际上并不能体验到"缄默中的漫漫长夜"——作为对比,明的最终倾覆用了大约20年,甚至如果我们认可"明亡于万历"这个得到广泛承认的观点,明的崩溃其实缓慢地持续了50年,这个时间足够让主人公度过一生了。

明末是一次没有任何英雄、也没有救世主的慢性死亡。每个人都知道世界正在崩塌,但每个人都无能为力。这不是英雄史诗,这是浓缩的悲剧。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微信分享二维码
  • Copyrights © 2023-2025 Kaleid Scoper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欢迎打赏支持作者

支付宝
微信